“亲有疾,药先尝,昼夜侍,不离床。”这句话出自清代《弟子规•入则孝》,是数百年来为人子女奉行的道德准绳。
【资料图】
在闽侯县竹岐乡元格村,有一位名为许曾兰的女性,她虽没有读过这等圣贤之书,却深明其中的道理。她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,鲜少振聋发聩的言语,只是默默做着分所应为的事,悉心照顾长辈,把“孝”字深深地刻在心里,贯彻在实际行动中,抒写着“孝”的朴实与无华。
照顾患病公公
她侍奉汤药不分昼夜
在元格村,提起许曾兰,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,赞叹一声“好媳妇”。多年来,她勤俭持家、尊老爱幼、任劳任怨地履行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用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,为老人提供了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,为丈夫和子女营造了宽松、和谐的生活氛围。
20世纪80年代,许曾兰与丈夫陈礼健经人介绍相识,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喜结连理。作为家中长男,丈夫很早就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,一直是家中的“顶梁柱”。
自从嫁入老陈家,许曾兰就同公婆一起生活。她主动包揽了所有的家务,洗衣做饭、打扫卫生、种地收割等,把家里“经营”得井井有条。几十年下来,尽管家里不算太富裕,但夫妻和睦、家庭和谐,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。
▲(和和美美全家福•林若野/摄)
2012年,许曾兰的公公陈诗球感觉身体不适、浑身疼痛难忍,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肺癌。为了照顾公公,许曾兰特意在公婆房间外支了一张小床,长期日夜陪护、尽心侍候。喂药、喂水、喂饭、擦洗身子、端屎倒尿,每一项她都亲力亲为,真正把公公当成自己的父亲般照顾。
因为病情严重,陈诗球经常疼得无法如厕,许曾兰就把便盆挪到床边,认真为他做好清洁;公公牙口不好,她一日三餐都为他做容易消化的饭菜;公公疼得难受,她一直陪在身侧为他按摩缓解疼痛。2015年,在许曾兰的精心照料下,公公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程,含笑安详离世。
“公公是我的长辈,是孩子的爷爷,是我们至亲的人,他操劳了半生,养育了四个子女,却没有享过一天福,我只是尽一份心,让他不那么受罪!”提及照顾公公的往事,许曾兰如是说。
爱护年迈的婆婆
她体贴入微细心周到
2月14日,在元格村,记者见到了许曾兰。她正和婆婆邓依珠一起整理着晾晒在老宅院前的萝卜干。“妈,明天萝卜干晒好了,我给你加些调料捣碎些,早上的时候就着粥喝,再给您煎两个蛋,好不好。”望着婆婆,许曾兰柔声说。“那太好了,我就喜欢你煎的蛋,又脆又香。”邓依珠开心地回答道。
在农村,婆媳关系一般都非常紧张,而许曾兰和婆婆却相处得十分和谐。在元格村,人们经常说:“曾兰和她婆婆好得就跟亲母女似的。”她们之间的婆媳关系,由此可见一斑。
▲(婆媳同心)
许曾兰对“孝顺”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:儿女花钱为父母买好吃的、好喝的、好用的东西是“孝”,而不让老人生气、担心则叫“顺”。
她觉得,老人家上了年纪,只要心气好,比啥都重要。而婆婆邓依珠年轻时吃过不少苦,为了让婆婆身体健康,许曾兰经常带她四处求医,在饮食上,也是尽量调剂着吃。这些暖心的举动,让邓依珠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儿媳。
▲(合理安排饮食)
2016年,邓依珠肾结石去福州住院做微创手术,许曾兰跑前跑后忙手续,坚持在医院陪了她20多天;2020年,邓依珠因为肺部不适开刀动手术,也是许曾兰没日没夜地看护,才让她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恢复;2022年,在疫情肆虐期间,77岁的邓依珠因为感染新冠病毒而浑身疼痛、动弹不得,许曾兰拖着还未“阳康”的病体,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。
“曾兰啊,都是我拖累了你,我实在不忍心让你这么辛苦呀。”看到许曾兰为自己做护理而流淌的汗珠,看着她疲惫的脸上浮现出的关切与笑脸,邓依珠都很心疼儿媳。
“妈,您放心,我还算年轻,身体棒着呢!再说孝敬您、照顾您这都是我应该做的。”每次,许曾兰总是笑着说道。
▲(婆媳二人梳头唠嗑)
闲暇时,婆媳俩经常在一起为对方梳头、回忆过往。许曾兰是个心细的人,她深知邓依珠晚年失偶而孤独,总是找话题和婆婆聊天。她还经常邀请亲朋好友、街坊邻居等来家里陪婆婆谈心,让邓依珠的日子过得十分充实和满足。
长时间的和睦,也让婆媳俩有了许多的相似之处,她们之间的性格、爱好也日渐趋同。邓依珠不止一次骄傲地对乡邻们说:“我这个儿媳妇真是比女儿还贴心呢!”
孝老爱亲传真情
她人人称羡成美谈
“我老公是陈景韶近支亲属的后人,嫁过来后,耳闻目睹祖辈流传下来关于陈景韶夫人王氏因‘孝老爱亲’而被皇帝褒奖敕建‘孝女坊’的故事。据说她去世后,村民们感怀她的孝心,还将她上山为婆婆祈福的一条173米的山路称为‘孝道’。这些都让我十分感动和赞赏,也励志以王夫人为榜样,学习她的孝心和善良。”采访中,许曾兰笑着说。
▲(孝女牌坊)
几十年的媳妇生活,使她更加深深地理解了“孝顺”的含义。作为儿女,要做到尽善尽美的“孝顺”是不容易,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、用心付出,就一定会得到认同。
许曾兰的所作所为,感动了公婆,感动了丈夫、妯娌、子女,也感动了所有村民,她和公婆30多年的相处,从未红过脸,鲜少发生争执。耳濡目染之下,她的儿子、儿媳也争着孝顺老人,有好吃的总忘不了老人和亲友,一家子和和美美地生活着。
▲(孝文化步道•林若野/摄)
“结婚这么多年来,她照顾整个家庭从来没有怨言,比我这个做儿子的对父母还好。”说起妻子,丈夫陈礼健也不觉有些哽咽。
38年,13800多个日日夜夜,对于许曾兰来说,这段岁月承载了她从20岁到58岁的时光,白发已开始爬上两鬓。她将一个家操持得井井有条,以拳拳之心、眷眷之情侍奉于公公婆婆身旁,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。
“孝敬老人是后人该做的事情,我只是在尽我该尽的责任,没啥大不了的。”面对别人的称赞,许曾兰总是腼腆一笑,最简单的话语,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。
▲(温馨一家)
在家,许曾兰是公婆眼中的好儿媳;在外,她更是深受干部和邻里村民敬重的好大姐。她孝敬公婆的事迹,在当地被传为美谈,也使一些周围的妇女受到影响和启迪,养成了孝敬老人、善待家庭成员、互助互爱的文明风气。
没有感天动地的辉煌事迹,也没有惊人的豪言壮语,这位普通的家庭妇女,以自己的善孝之情让公婆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,传递着人间的真情,也传承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尊老孝老的传统美德。
标签:
仓储物流“成渝圈”如何乘势而上? 12月3日,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,被惠及的显...
两件西周青铜簋时隔三千年成功配对 考古工作者介绍,这个铜簋的盖、身分别时隔40余年出土,纹饰...
“医保砍价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晁星 “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”“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”…...
“购物成瘾”真的是一种病 刘艳 牛雅娟 本周日即将迎来“双十二”促销季,很多人又开始摩拳...
因迷恋山间风景,一男子在甘孜州稻城县海拔4000多米的无人区迷失方向,随后与同伴失联。12月的稻城...
嫌疑人DNA信息比中后,成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DNA实验室民警白小刚一下坐在凳子上,恍惚迟疑间...
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新书发布 新华社南京12月7日电(记者邱冰清、蒋芳)“以史为鉴,开创未来...
我在现场·照片背后的故事|电影《亲爱的》里面没有的结局,在我眼前“上映” 12月6日,在深圳市...
冥想?泡脚?不如听听助眠音乐 晚上睡不着,白天睡不醒,成为最贴合都市人群的“睡眠画像”。随...
养老话题 老年教育面临缺口 “终身教育”潜力无限 【现实挑战】“新老年”群体愿意在培养兴...
孙海洋被拐14年儿子如何找到的? 警方侦办另一宗拐骗儿童案时发现线索,通过人像比对、DNA确认找...
北京天文馆、圆明园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12月6日,北京天文馆发布通知称,12月8日起试行对未成...
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连续7年保持在1 3万亿斤以上 根据对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的抽样调...
斑块软的很危险 硬的就无碍? 血管里的“垃圾”分类 赶快学起来!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:中国...
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大幅降价 聚焦医保谈判背后脊髓性肌萎缩症家庭 医保目录公布那天 好多家长都...
抖音“窗花剪剪”遭抄袭 被判获赔20万元 法院认为“窗花剪剪”的这种表达方式理应受到《著作权...
公安机关近日侦破3起拐卖儿童案件 失散十几年 3组家庭终于团圆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12月6日从公...
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 本报讯(记者 路艳霞)作为年度“汉语盘点”活动最具网络特色的组成部...
北京天文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本报讯(记者 牛伟坤)北京天文馆对票价免费及优惠政策作出调整:1...
2021北京百个网红打卡地发布 本报讯(记者 李洋)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昨晚正式发布。自然...